导师简介
时间:2024年06月15日 20:02 来源:

陈宁,博士,研究员,博、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陶瓷历史与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等。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化遗产)。

获省级人才称号,中国古陶瓷学会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实施国家级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20余项。独著《清代陶瓷文献学论纲》《督陶官唐英<陶人心语>五卷本的整理与研究》《颜色釉瓷》《孙星衍文献学研究》,主编陶瓷文化特色教材《陶瓷概论》《从china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合著《中国古代陶瓷文献影印辑刊》《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中国陶瓷名著校读》《中国古代科技文献萃编》《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瓷器》《元明景德镇窑业与技术交流》《景德镇颜色釉瓷发展史》,合译《明初官窑考》等。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图书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各类课程5门。荣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7项、市厅级奖励2项。


张茂林,博士,研究员,博、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研究方向: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文物保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国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获省级人才称号、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著作四部,在《Anal. Chem.》《Ceramics International》《Nucl. Sci. Tech.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故宫博物院院刊》等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批发明专利十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三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项。

吴军明,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可移动文物保护)。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获省级人才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工信部首批产教融合产业实践专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Analytical Methods》审稿专家。主要从事陶瓷技术史、陶瓷考古与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保护等研究工作。至今为止,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江西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等省级项目10项、景德镇市科技局和社科重点项目等其他项目16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作为研究骨干已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在《Archaeometry》《中国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SCIEI收录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日用陶瓷行业手册1部,教材2部。


刘晓玉,博士,双师型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存学。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陶瓷技术史)、文博(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化遗产)。

2008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文化遗产保存学,研究方向为古陶瓷,获博士学位。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双千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学会 IAC 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1999年至2024年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交流展并获奖,同时多次多地举办个展。发表论文多篇、译著《上海博物馆》和专著《吉州窑彩绘瓷品鉴》《清三代陶瓷艺术品鉴》《明代陶瓷史》《清代陶瓷史》《吉州窑》。 作品分别被淄博中国陶瓷馆、江西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收藏。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 1项,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11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参与国家重点科学基项目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各 1 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冷门绝学1项。在研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主持《中国工艺美术全集 • 江西卷 • 陶瓷篇(颜色釉瓷)》的编撰工作。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陶瓷文化•陶瓷贸易与文化》的编撰工作。主持《中国陶瓷艺术史-明代卷》的编撰工作。


卢军羽,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中外陶瓷技术文化交流与传播。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外技术文化交流)。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咨询专家库专家(2021-2025)。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结项等级为“良好”),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江西省社科规划、教育规划课题4项,出版独著1部、参著2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科研获省市级奖励2次。


刘冰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招生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部分SCI期刊、CSSCI期刊特邀审稿人;省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产业创新研究、科技信息资源研究。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主持及参与各类重大产业规划、重大政策咨询项目23项,出版个人专著3部,发表在核心及以上期刊本专业论文37篇,其中被SCICSSCI检索16篇。


郭建晖,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陶瓷文化、区域发展战略、文化产业。

主要课题: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项目—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IP与创意产业:景德镇故事》;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以景德镇三宝为例》《深入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研究—以景德镇南市街为例》《景德镇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主持江西省智库重大项目《景德镇陶瓷文化性和精神性研究》等省级以上重大课题10项,主持省级以上其他类课题20余项。

代表性论著:出版《认识CHINA 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世界瓷都》《认识CHINA 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瓷器中国》《中国陶瓷经济发展研究》《工业企业管理》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重要报纸及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用青白瓷讲好景德镇千年故事—南市街遗址群保护开发调查与思考》和《因瓷再兴,这个古村落焕发【年轻态】-景德镇三宝村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调研》等四篇文章在《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多篇研究报告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主要获奖情况:获重要奖项13项,其中《中宣部“百城百县百企”江西调研报告》获“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认识CHINA:景德镇讲给世界听的故事丛书》获“江西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因瓷再兴,陶瓷古村落焕发“年轻态”景德镇三宝发展调研报告》和《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一辑)》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黄胜辉,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陶瓷科技与社会(陶瓷科技与社会)。

著有《科学理论的语境评价》(独著)和《中国明清时期陶瓷官窑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参与),为研究生讲授《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等课程。


吴隽,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科技考古、陶瓷技术史、文化遗产保护、陶瓷修复技术、古陶瓷与传统陶瓷工艺。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国陶瓷技术史、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物遗产保护)、文物学(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物保护)。

国家级、省级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及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等。

迄今,已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其他项目9项;在《中国科学》《X-ray Spectrometr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第一发明人),2011年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一)及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20133月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一)。


侯铁军,博士,教授,博、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研究方向:中外陶瓷文化交流。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外技术文化交流)。

国家公派英国斯泰福夏大学访问学者,兼任江西省外语学会副会长,入选江西省“赣鄱俊才高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和产学研课题各1项,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在外语类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外国文学评论》、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4篇被A&HCI收录,3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获江西省外语学会年度优秀论文最高奖3项,获江西省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相关活动与研究受到英国《考夫利陶瓷学会会刊》以及法国与德国公共电视台ARTE的报道或专访。

黄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重点智库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专家。

研究方向:陶瓷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历史文化与经济、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陶瓷企业战略管理等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几年主讲了《陶瓷产业发展专题》、《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在研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专著1部。多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景德镇陶瓷振兴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和《建筑陶瓷工业园(基地)发展规划与对策》获江西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广东佛山、沈阳法库、湖南醴陵、江西高安、四川夹江、山东临沂、广东大埔等20多个陶瓷产区的产业规划设计与发展战略研究设计,为国内知名陶瓷文化产业规划设计与企业战略管理专家。

秦大树,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博、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考古、陶瓷技术史。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国陶瓷技术史)。

1957年出生于北京。198519881997年在北京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宋元明考古、陶瓷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教学与研究。

多次主持对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址的发掘,推进了相关研究,主持过多项宋元墓葬的发掘与整理工作。承担了商务部资助的非洲考古发掘项目。主持、参与过海外多处重要遗址和沉船中出土中国瓷器的调研工作。主持了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文物局以及中外基金会项目30余项。撰写、编著专著20部,发表论文270余篇。

黄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文物(文化遗产)。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专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成果多次被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部门)采用,并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他省(市)奖励13项。主要研究领域: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

李松杰,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科技社会史。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美美与共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人文社科专家、景德镇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社会文化史、科技与社会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和在研省级项目近10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江西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和景德镇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多项;专著《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重构和秩序重构(1903-1949)》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文库,论文《现代化与传统体系合理性交融:以近代景德镇瓷业为例》,被《新华文摘》(数字版)全文收录等;先后获评“江西省赣鄱俊才理论界领军人才”,两次获评景德镇陶瓷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等。


崔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主任。

研究方向:考古学。

主讲《中国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实习》、《中国古代建筑史》等专业课程。2009年浮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家,参与景德镇兰田唐代龙窑发掘、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发掘、赣州大余滩头窑址发掘。主持《琉球群岛出土元青花的考古学研究》、《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景观再现与传播研究》、《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历史文化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在《江汉考古》、《南方文物》、《北方文物》、《农业考古》等文博类期刊发表陶瓷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论文十余篇。


冯冕,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考古、古陶瓷技术与交流。

招生专业方向:文物(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外技术文化交流)。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主要从事陶瓷考古与手工业考古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1项,江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景德镇市社科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在《东南文化》《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南开史学》《中国陶瓷》等核心期刊与学术论文辑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教授《陶瓷考古》《中国陶瓷史》《陶瓷彩绘装饰》等课程。

代表性成果:

早期青白瓷的工艺演进及其原因——以景德镇窑为中心探讨青白瓷起源问题》,《考古与文物》(CSSCI核心)2022年第5期;

景德镇葫芦窑技术源流的考古学观察》,《东南文化》(CSSCI核心)2021年第6期;

《孔雀蓝釉技术源流考》,《中原文物》(北大核心),2020年第1期;

《麻仓土新探》,《南开史学》,(CSSCI集刊)2020年第1期;

《古陶瓷中的“局部铜红釉装饰”与釉里红装饰》,《中国陶瓷》(北大核心),2015年第2期。

付火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瓷业史研究。

招生专业方向:文物硕士(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

20036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副教授。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美术史”、“世界古代史”等课程。

主要成果有完成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另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浮梁文物研究》1部(合著)。

代表性成果:

历史地理学视角中的景德镇陶瓷生产. 中国陶瓷,2008(03).

明中后期社会变迁与景德镇陶瓷生产. 中国陶瓷2006 (11).

景德镇瓷业生产与浮梁农村社会变迁. 农业考古, 2011(01)

浮梁县茶文化历史遗存及茶文化线路的开发保. 农业考古,2011(02):

试述浮梁县碑刻文献的主要内容和价值[J]. 黑龙江史志,2015(09):


詹嘉,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陶瓷之路。

招生专业方向:科技史(中外技术文化交流)、文物(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学科项目、江西省文博项目、省重大文创产业、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评审专家。应邀赴韩、日、泰、英、美、德、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并考察其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址。邀请并主持英国东方陶瓷学会秘书长Cyril Beecher、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院长Rose Kerr等学术报告会。

中国艺术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江西省文化名家、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省文旅厅重点研究基地-陶瓷文明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人民政府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文地理、亚洲食学论坛等学术委员,全国高校美术史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等理事。

独立主持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四五”出版计划.陶瓷之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19世纪华瓷对西欧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4-18世纪华瓷与亚欧人文艺术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景观的演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陶艺教育:科学与艺术的平衡点。出版《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等3部著作,一作或通讯作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地理科学、江西社会科学、装饰、美术与设计、中华文化论坛、中国陶瓷,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决策咨询专报等,发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等学术论文10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文化论坛等全文转载,被CSSCICSCD收录。《景德镇陶瓷文化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等获得厅级以上奖励12项。

熊露,在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古陶瓷与传统古陶瓷工艺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文物(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古陶瓷工艺再现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从事古陶瓷与传统陶瓷工艺再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古陶瓷文物数字化特征系统建立,对陶瓷美学及陶瓷认知等多有涉略。迄今为止,已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景德镇市社科青年项目及景德镇市科技局规划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陶瓷》、《陶瓷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参与编著教材一本,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外观专利十余项等

郁永彬,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科技考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

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哲史类教指委委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56月,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7月至20176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考古学博士后研究;202210月至20246月在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从事考古学在职博士后研究。20177月至20237月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20238月调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工作。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江西省文旅厅汉文化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考古》、《文物》、《Archaeometry》、《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等权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权威核心10篇、SCI收录4篇、CSSCI收录16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


邢鹏,在读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近代科技史,陶瓷教育史。

招生专业方向:科技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陶瓷文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从事近代科技与社会、近代陶瓷教育史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撰写《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中国近代传统特色产业教育体系自适应演化研究》等专著三部、合编《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1910-2020)》《陶瓷文化概论》等四部,发表《文化与技艺的融合:陶瓷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近代中国第一所瓷业学堂兴衰动因的历史考察与思考》等陶瓷教育与科技、社会等相关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中国近代传统特色产业教育体系自适应演化研究》《博弈与耦合:近代江西陶瓷教育体系重构研究》等部省级课题研究八项(重点两项),参与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三项。

王颖琛,助理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冶金与材料史、金属文物保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

202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冶金与材料史、金属文物保护技术。学术代表性成果

1. Imported or indigenous? The earliest forged tin foil found in China.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萃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唐敏,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现就职于考古文博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科技鉴定研究室,省社科普及入库专家,省、市科技评审入库专家,古陶瓷研究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领队。主要从事古陶瓷胎釉料配方检测分析、仿古瓷工艺再现、古陶瓷科普文创、陶瓷艺术品数字化、大数据溯源防伪等方面的工作。

近年,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科普专项1项,市厅级项目5项;作为主要发明人申报并授权古陶瓷胎釉配方及溯源防伪发明专利10余项。

主持完成江西省社科基金科普专项:《景德三宝陶瓷故事》漫画集,结项鉴定获得“优秀”。

主持完成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江西省专利信息统计分析研究

主持江西省知识产权保护软科学项目:核心专利链在艺术陶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前置防伪研究

主持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古瓷成分鉴定技术在景德镇现代陶艺作品身份溯源及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主持完成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功能陶瓷专利分析与研究

主持完成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构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研究

主持江西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景德镇传统窑数字保护与展示研究

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添加微量元素标识区的陶瓷制品防伪方法,2021-01-01ZL201710780173.3

授权发明专利:一种形成紫口釉的釉料、该釉料及紫口釉的制备方法。2021-07-23ZL202010145296.1

授权发明专利:一种仿古青花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其的仿古青花瓷,2022-10-25ZL202110679226.9


罗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日用陶瓷坯釉料开发、古陶瓷科技仿制、工业废渣料的再利用、建筑陶瓷功能与结构开发。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

主攻环境陶瓷材料、传统陶瓷材料与陶瓷科技考古领域。长期深入开展与环境相容协调的陶瓷材料、传统陶瓷坯釉料、古陶瓷科技考古与仿制的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像,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1项、市科研项目1项和校企合作项目7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省级自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硅酸盐学报》、《人工晶体学报》、《硅酸盐通报》、《红外技术》、《中国陶瓷》、《Ceramic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Ceramic Society》、《Optical Material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参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卢希龙,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科技考古、传统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

二十多年来主要从事传统陶瓷坯、釉、色料方面的研究,在传统陶瓷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研究经验。完成多项国家、省厅级研究项目,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碱硼硅酸盐系统陶瓷釉上装饰材料耐磨损与耐污染机理研究”,51862019;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多项省厅级研究项目。发表SCIEI收录及中文核心论文8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刘启寰,博士,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文物学、博物馆学。

招生专业方向:文物(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化遗产)。

从事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与文物专业硕士的教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博物馆学基础》《经典文献选读》《文物学理论与方法》《博物馆教育活动》《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等本科及硕士课程,多次教学评价优秀。先后主持省部级及市厅级项目3项,其中江西省社科项目结题结果为优秀,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排名第三),以一作身份在《故宫博物院院刊》《陶瓷学报》《中国陶瓷》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指导本科生申报并结题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第二届SROM丝绸之路云上策展大赛获全国三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次、江西省一等学业奖学金3次、课题立项2项。2023年获评学校教书育人先进。


凌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文化史、美术考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中外技术文化交流)、文物(文化遗产)。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美术考古研究。出版专著1部(《楚地出土人俑研究——早期中国墓葬造像艺术的礼制考察》,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御窑瓷器叙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景德镇传统陶瓷本土性现代化的嬗变与建构》、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古代瓷器铭文所见“一带一路”地区中外民族交流研究》、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基于地方志的明清景德镇若干史实研究》、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课题《地方特色院校考古学专业开设文物保护与鉴赏方向的可行性研究——以陶瓷考古为例》等,发表论文10余篇。获景德镇市第七次、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2020)。

李其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所长、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古陶瓷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陶瓷科技考古、陶瓷技术史、文化遗产保护、陶瓷修复技术、古陶瓷与传统陶瓷工艺。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物遗产保护)、文物学(文物展示与综合利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

《我是你的瓷儿》纪录片学术顾问、《陶瓷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学术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会员。2012年在韩国窑业技术研究院访学。2019.11月参加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培训中心举办的“陶瓷和玻璃的保护”专题培训班。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龙泉市重大委托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1项。已主持完成江西省各类科研项目6项、省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1项、横向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他项目10余项;已获得1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文物》《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研究生教材《中国古代名瓷传统工艺》(2023年获第六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合作出版著作2部。2011年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及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第四),20133月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四)。


李锦伟,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陶瓷科技考古。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陶瓷技术史、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文物保护)。

202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同年进入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科技考古与地球化学交叉学科研究。

代表性成果(*为通讯作者):

[1]Li J.W., Yang Y.F.*, Zou D.M.*, et al. Recognition of Yua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roduced in Jingdezhen based on graph anomaly detection combining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eritage Science, 2024, 12, 79.

[2]Li J.W., Pan L.C.*, Guo Y.T., et al. Multi-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es from the Shizishan Cu-Au-Mo orefield in the Tongling region,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ore genesis. Minerals, 2023, 13, 985.

[3]Li J.W., Hu R.Z.*, Xiao J.F., et al. Genesis of gold and antimony deposits in the Youjiang metallogenic province, SW China: Evidence from in situ oxygen isotopic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quartz. Ore Geology Reviews, 2020, 116, 103257.

[4]吴安健, 李其江, 李锦伟*, . 人工辐照对瓷器热释光前剂量法测年的影响研究. 陶瓷学报, 2024, 45(1): 166-172.

[5]卓鱼周, 李锦伟*, 刘晓琴. 基于晶体形态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矿物类中药白石英产地差异性分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 40(14): 1943-1949.

[6]李锦伟*, 涂彦珣, 李聪, .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陶瓷研究, 2023, 38(2): 84-86+90.

胡思琪,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主任。

研究方向: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招生专业方向:文物(文化遗产)。

主持实施省厅级教学科研项目6项,主讲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参与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比赛奖励。


包启富,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古陶瓷工艺再现,日用陶瓷的坯釉料技术开发,陶瓷色釉料、低膨胀陶瓷材料及耐火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陶瓷微滤膜修饰改性与应用技术,大规格蜂窝陶瓷的研究与制备。

招生专业方向:科学技术史(陶瓷技术史)。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日用陶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TM-FC04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优势创新团队成员,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级3项,横向项目6项,参与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大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完成了大规格蜂窝陶瓷产业化生产,完成了超耐热陶瓷炊具的规模化生产,完成了厦门金砖会议高档国宴瓷的研究与生产,完成了山西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的复烧工艺。在国内外核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多篇;申请专利20多项,已授权10多项,并且其中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知名陶瓷企业进行了专利实施许可;参与编著专著1本,教材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