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凝聚思想共识,激扬奋进力量,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官微即日起推出“喜迎党代会—党建巡礼”专题,展示自2018年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部、系)党委的党建工作成果,激发全校师生党员在争创一流中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考古文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学院事业发展为着力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品牌、制度和方法创新,形成了“五维共进、瓷蕴匠心”党建工作品牌,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书记蒲守智调研考古文博学院
党建引领思政育人 凝心铸魂育新人
加强政治建设强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统领班子整体建设,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干部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良好,学院党委被评为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全校二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述职测评中,连续两年被评定为“好”等次,第一、二、四党支部获得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党支部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验收,并申报获批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坚持思想教育铸魂。始终坚持理论武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线上依托学习强国、赣鄱党建云等APP进行自学提升,线下按照党建“三化”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配备学习资料和软硬件设施,作为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制度的主阵地。通过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讲座、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开展主题教育增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发扬唯实求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志愿服务进企业 文化交流助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走出校门,组织党员实地考察红色文化遗址、博物馆、乡镇等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做强品牌特色促干。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结合学院特色,培育创建了“五维共进、瓷蕴匠心”党建品牌。在学院党建品牌引领下,各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卓有成效。如,第一党支部打造“瓷映匠心,稽古振今”品牌特色,将支部建在系、教研室,创新活化学习形式,推出“陶瓷文化大讲堂”名师系列特色活动,通过走进课堂、走进博物馆、走进实验室等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和实践探索;第二党支部创建“金刚钻”党建品牌,将支部建在科研平台,促进“党建+科研+教学”建设,修炼“金刚钻”技术,传承弘扬古陶瓷技艺。

思政育人形式丰富。创新建设师生联合党支部,增强组织育人功效,积极开展思政育人系列活动,以实现“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各党支部组织开展“陶瓷文化大讲堂之名师系列活动”,覆盖7000余人,实现了党建、专业、育人深度融合,将“双融双育”活动走深、走实。2020级文物保护1班申报的“红瓷保护班”获批全省高校“红色班级”创建试点,考研升学率达44.5%,优秀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在全院形成了以“红色班级”建设为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

央视报道我院红色班级“红瓷保护班”事迹
党建引领教学科研 提质增效见真章
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强化示范效应。学院党委积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党员教师的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具体工作中。制定《考古文博学院科研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认真培育科研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近五年来,学院新增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4项、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故宫博物院开放课题重点项目1项、省级项目27项,横向项目54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42篇,其中CSSCI收录32篇,SCI收录17篇,出版著作15部。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新增立项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首个由我校牵头申报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实现了我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上的历史性突破。

我院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
党建引领文化传承 守正创新续文脉立足陶瓷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成绩斐然。积极组织师生发挥科学技术史、考古学、文化遗产等学科专业优势,在已有陶瓷文化研究与教育的基础上,深挖古代陶瓷文化和科技内涵,依托获批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强国、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普及,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陶瓷文化宣传精品视频。如,开展“陶瓷文化科普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依托专业优势成立陶瓷文化宣讲团,其中专业教师和博硕士党员撰写陶瓷文化科普系列文章12篇,持续推动科普宣讲工作常态化。多次组织学生赴文化遗址、革命旧址等地考察,将考察结果凝练为理论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民族报、中国社科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平台上,组织党员教师在江西四套《滕王阁大讲堂》讲述陶瓷文化,在中国社科报、中国文化报、光明网等国家级平台上发表“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类文章20余篇,为宣传普及陶瓷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党建引领学科专业 立足优势谋发展
弘扬陶瓷文化,持续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先后承办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第十七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30余个学科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陶大,共同研究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牵头成立中国古陶瓷学会教育中心、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对于科技史、文物等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创新开设《天工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讲座43次,与英国杜伦大学、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等国外名校(单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24年,考古文博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点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专项核验。学生党员获公开课展示全国优秀奖、省级优秀奖多项,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市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等。

承办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
党建引领社会服务 初心不改建新功围绕陶瓷产业中心,社会服务影响广泛。一是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持续对外开展古陶瓷科技分析、科技鉴定服务、古陶瓷修复技术服务、传统陶瓷技术攻关服务、科普教育等活动。近年来,与辽宁省、广东省、江西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等签订多项古陶瓷科技分析合作协议,为鹰潭市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乐平市博物馆、繁昌博物馆、元青花博物馆等单位提供古陶瓷修复技术服务,为景德镇市、龙泉市、芜湖市、邛崃市、德化县等提供技术攻关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双融双育”活动,重点推动“高校党建引领科学研究”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学院党委致力于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组建了乡村振兴项目团队对接服务景德镇周边古村落,开展古瓷遗址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项目研究。组织师生建立博士服务队,为周边地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并撰写多篇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类文章,探索出“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振兴建设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砥砺奋进新征程,团结奋进谱新篇。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育人成效,全力打造陶瓷文化育人品牌,实现学院的全方位协同发展,积极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