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汪子怡 洪靖怡)4月25日下午,由艺术文博学院主办的第六期“艺术文博大讲堂”学术报告会在研究生楼334举行。山西博物院藏品部副研究馆员安瑞军应邀担任主讲。全校师生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艺术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崔鹏副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安瑞军老师以《博物馆展览的故事性呈现》为主题,结合自身十余年来的策展经验,对博物馆、博物馆的展览以及博物馆展览的故事性呈现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安老师从“我认为博物馆是什么?”的问题出发,告诉我们传统定义下的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奇异物品的场所;而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则较为复杂,它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的永久性公共机构,它为教育、研习和欣赏的目的而获取、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安老师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地区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及其现状。接着,安老师以博物馆的核心业务展览和展览取得的显著成就引导出当前博物馆展览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如“由谁主导”和“指导思想”,为大家提炼出了展览的指导要素。最后安老师结合自身策展经验,重点从主题、结构、叙事、辅陈四个角度说明博物馆展览的故事性呈现的重要性。主题上要具有中心思想,以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哈密市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的“天山往事”展览为例,告诉我们选取一个好题材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结构上,做展览应该具备两种模式,一是想法,二是如何将不同展品关联在一起,如利用分单元形式。在叙事上,同一个展览可有不同的叙事方式。安老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道。同时,他以自己的策展实例“山西遗址大河口霸国墓地”展品为例告诉我们同一批的展品可用多种叙事方式和形式来表达出不同的展示效果。最后是辅助部分,即用于辅助展览更好地传达出展现效果的方式,如在展览开幕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运用仿真装饰模拟出文物所在的真实场景;利用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展现效果;使用说明牌及语音导览;做好媒体宣传;巧妙合理的灯光设计等。充分组合利用好各要素的搭配将使博物馆的故事性呈现得到理想的传达效果。

报告会最后,安老师和现场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就大家提出的专业性问题一一作答。崔鹏老师对此次报告会进行了精彩发言,他表示专业大学生应该多走进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和多层面去学习体会展览,这种学习应与普通游客区分开,要用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索去领会一场展览的精髓和内涵,通过不断地积累就能在展览的世界中取得巨大的收获。

安瑞军,山西博物院藏品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南京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展览策划工作。近10年来,先后负责策划完成展览项目40余项,其中,“印度的世界——美国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藏印度文物精品展”获第十二届(2014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